12.28.2015

2015

又到年終了,延續前兩年的慣例還是要給自己交代。
今年有什麼成長嗎?因為打工變得更圓潤、更世故,或許吧;存了點錢,去了南韓和日本開開眼界,寫了兩篇沒營養遊記。然而,今年最可貴的大概是終於花了點時間思考自己之於社會,國家還有世界——我仍然太無知,太渺小了呀。

老實說,這陣子才意識到:假如大學用意只在於培訓出能溫飽專長,那豈不就是個職業訓練所?是這樣的——常常我感覺大學生們只打算混個好學歷、進而找到高薪工作,而對學術竟毫無熱情,對專業的理解總半調子,對世界一無所知。好可悲啊,原來體制下的我們活成這副模樣。不想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但我遇見好些人如此啊。

這星期在朋友臉書分享的文章讀到:
「台灣教育用十二年填鴨式教育來荼毒你們,你們就用四年大學玩樂來報復國家。叫大學生讀一本書的難度,遠遠超過看一百集韓劇,學生可以花一百個小時看韓劇,但要他們花兩個小時看一本書,就覺得太難、太痛苦了。」
從不敢說自己有多愛看書,但至少我還享受看書;也不敢說自己多愛學術,即便不打算馬上考研究所,但至少對社會學與政治學我仍懷抱相當程度熱情。這一年來憑著政治系給予的訓練,我更能用法律或學術角度思辯並解構議題,理論基礎能使人維持理性而不隨群眾起舞(自己說自己很理性一點也不客觀啊)。當然我的政治偏好也逐漸形成,即便它更像是烏托邦式的理想。

我衷心期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如小宇宙般恣意運轉著,擁有對自身的信念,對體制的理解,能篤定地說出喜歡什麼、想要什麼,未來打算做什麼。同時也希望明年可以好好思考「夢想」這回事。前幾天偶然被學姊問了夢想是什麼,剎那我竟啞口無言。很荒謬吧,近期我真沒想過夢想,從來都只有目標與生活態度。夢想,聽來有些遙遠啊。

這兩天讀了紐約時報的年終書單和Pitchfork的50 Best Albums of 2015,發現自己今年幾乎沒讀什麼新書也沒聽什麼新專輯,倒是看了很多電影。最喜歡的可能是《醉・生夢死》或是王家衛。另外我還跌進香水坑,短短半年手上已有四瓶50ml大香,同時也重新開始追蹤High Fashion和各家Models。即便理解時尚工業的陰謀,它告訴你什麼in、什麼out,我們都是被規訓的子民;但我仍心甘情願被擺佈啊,只能說自己無法自拔地喜愛美麗的事物,即便那可能是被定義的。

沒辦法再以歌曲總結一年了,所以,就這樣吧。

因為今年備受心理壓力煎熬,整個人簡直分崩離析,
所以提醒一下自己,別忘了找個出口啊。

11.16.2015

2015初秋京阪神散策(下):Wandering in Uji and Osaka 宇治+大阪行

Day 4 09/09
宇治、大阪散策

關西行第四天,這天打算坐京阪電車離開京都,利用一日券前往宇治,最後再回大阪。沒想到颱風發威,一早外頭便下著超級大雨,加上幾近全滿的行李箱,雖然只是從三条公車站走到京阪三条站卻鞋子全濕,大清早的便狼狽不堪。

路經高瀨川,
見到安藤忠雄的建築作品Times。

11.13.2015

德甲拜仁慕尼黑與沙爾克04簽名照分享

寫在開始之前:
以下簽名照皆使用iPhone 4S翻拍,
因此有低畫質、反光與色差的問題。
本文分享拜仁慕尼黑12/13和14/15球季、
14/15沙爾克04的球員簽名照。

另外索取教學網路上都有,這是拜仁的這是沙爾克的
就不囉唆了,直接上圖。

10.19.2015

The Sound of Slience



天啊我愛慘這首歌了,愛到必須為它寫一篇文。
(其實以往不特別喜愛James Blake,也約略有一年沒聽到這個聲音,不過聽完這歌卻覺得「啊怎麼好像又更好了些!比Retrograde還引人入勝,還有戀愛的感覺!」聽來誇張了但是真的。)

這是首老歌翻唱,不過有著強烈的James Blake風格,編曲讓我有幾瞬想不起原本該是怎麼模樣。有別於1964年Simon & Garfunkel的原始民謠版本,The Sound of Slience變得更空靈、虛無縹緲,歌詞中的夢境與意象在他聲音的演繹下似乎更加具體化,而字裡行間的疏離與孤寂更是被放大至彷彿直指靈魂。

歌名與歌詞都十分諷刺——Sound of Slience,沈默之聲,這豈不自相矛盾?
又細讀歌詞可以發現它批評著人類情感交流的喪失與消費主義(cosummerism),然而敘事者陳述的對象卻不是人、而是黑暗。這是否意味著敘事者是個默默觀察社會現象的邊緣人(或是個自命清高,對現實不屑一顧的人),由於缺乏聽眾以至於黑夜成了他的老友?那麼,這首歌的流行與廣傳不也是種諷刺嗎?

這首歌曲的敘事與ptt八卦版起手式再相似不過了,總是「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不夠政治正確、聳動不已的消息。回顧1960年代美國政治與社會現象,冷戰歷史背景、出兵越南創造大量軍事支出以及麥卡錫主義下莫須有的指控,即便身為二戰後最繁榮的國家,美國仍深陷躁動與集體恐慌的情緒中。於是Paul Simon提出了他的觀察:上萬的人們交談著卻沒有說話;聽見聲音卻沒有真正傾聽。是啊,在人人自危的環境下真心的交流不免成為奢望,遙想當時的環境,號稱最民主自由的美國是否佇著自由女神卻也活在(另一種)鐵幕之中?

在歌曲的最後則寫著:
“The words of the prophets are written on the subway walls, and tenement halls, and whispered in the sound of silence.”
我想這控訴著政府與主流社會忽略來自底層、最草根的民意,而弱勢者總因缺乏得以大聲疾呼的社會資本終究流於沈默。這放到現代台灣來看不也十分貼切?改革訴求、時事針砭往往無法博得媒體版面,大眾更是漠不關心,公家機關踢踢皮球就把事情打發;人們追求霓虹燈光、勁歌金曲等最浮誇無害的一切。很遺憾地,時過五十年、相隔半個地球,相同處境仍不斷上演,像癌症般侵蝕著社會。這是多大的不幸呀,而還有哪個傻子願意挺身而出呢?

題外話,閱讀歌詞讓我有兩個聯想:一為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自傳《失・意・錄》中述說1960年代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求學經歷與社會事件皆與歌詞相互呼應;另一則為攝影師杜可風談論香港霓虹光影特色的Youtube影片。其實我十分喜愛香港的街景,雜亂紛擾卻霓虹絢爛,不過反思其後的物質主義、拜金與過度消費帶給城市居民的困擾,Simon & Garfunkel的批判也再中肯不過了。

好吧原本只是想說James Blake好棒結果一下寫了這麼多。
那請容許我再說一遍我愛James Blake。

參考資料:
- Lyrics on Genius.com
中文版解析

9.25.2015

2015初秋京阪神散策(上):Wandering in Nara, Kyoto and Kobe 奈良、京都與神戶行

拿著最後一份打工薪水,我又跑出國玩了。這趟旅程準備期長達半年,同樣地靠著網路規劃,搭配少少的京都旅遊書,值得一提的是從ptt Japan Travel板受益良多,還在那兒找到飯友呢。

早在二月就訂了長榮機票,原先計劃與朋友兩人出遊,然而朋友因學校活動最終無法同行,又變成一人旅。雖然「第一次去日本」、「不會日文」、「一個人」、「背包客」、「女生」幾個標籤聽起來十分瘋狂,不過日本治安良好、人也親切,除了英語溝通仍有點麻煩外,根本沒什麼足以擔心的呀。六天下來過得十分愜意,剛回台灣就開始想念日本了。以下是碎念式的膚淺遊記,上半段。圖多。

8.30.2015

重慶森林

找不到中文版海報,這是西文版的。

暑假開始便連看了六部王家衛,好久不曾為一位導演這般癡迷了。
喜歡的作品很多,而《重慶森林》大概最輕鬆詼諧的一部。
它是部談失戀的電影,但你不必失戀也可以懂,
那些拒絕、無奈、時間的漫長。
以下涉及劇情,有雷。

8.03.2015

Photo Diary 2015(上)

2015 Jan.
好不容易混過了期末,
寒假又被滿滿的工作填滿,累得要死啊。
剩下的僅有及物質與浮誇的紀錄。
我厭惡這樣的自己。

新發現,家附近好食咖啡的老奶奶檸檬蛋糕,
超級好吃。

7.26.2015

[19] 我聽

其實很猶豫還要不要再繼續這形態的文章的。甚少進行嚴肅寫作讓我對自己的文字失去信心,好怕一記錄反而毀了這些音樂在心中的地位,可是一想到這是teens的最後一年了(嚴格來說,最後一個月),不寫好像又有點失落呀。姑且吧。

1. 《13》 Blur (1999)

還記得第一次被Tender治癒是什麼時候嗎?可能得回溯至三、四年前,面對未來手足無措之時吧,而Damon的歌詞是這般溫柔、這般治癒人心,彷彿聽著聽著一切都會變好。後來我購入了這張專輯(已經不記得是什麼時刻什麼場合了,或許是二手的),不過買下了卻又塵封於CD架上,有好段時間我沒再想起它。

2015年初發行新專輯《The Magic Whip》後,我又想起過去多變的、敢於嘗試的他們,每張專輯總有不同的味道。於是一張張舊專輯聆聽下來,這才感到懷念,其實Blur不僅是高中的回憶吧。然後不知怎的,我在五月某個莫名彷徨的深夜又播起這張專輯,期待能夠再一次被治癒,順帶承認上大學後並沒有過得比較好,未來也沒有更加光明。但是不論煩心的事或是惱人情緒都會過去,至少Damon是這樣唱的:
“Come on come on come on, get through it. Come on come on come on, love is the greatest thing.”
《13》對我而言是張特別的專輯,原因不僅止於情感上的特殊意義,我喜歡這張專輯探討主題的多元性,像是Graham在Coffee&TV中提及現代社會的困境、Trimm Trabb裡對於流行文化的輕蔑等等。至於音樂性我無法多加評論,有著福音式的Tender、迷幻不已的Mellow Song,層次之豐富能讓聽眾細細咀嚼許久。

說Blur在90年代時是個與主流靠攏的樂團絕不為過。但在廣告包裝的主打單曲外,他們也做出一些邊緣的、非主流的聲音,挑戰了樂迷的接受度。這是張複雜、衝撞卻也深沈不已的專輯,是團員們青春的記號、黃金十年的總結,或許吧,往後每當聆聽這張專輯,我也能夠找到自己往昔的痕跡。

同場加映些東西:
-謎樣的13送給謎樣的你 - Blur - 13 (上)
Blur資深歌迷對於這張專輯的評論。寫得十分精彩。
-Coffee and TV live in Hyde Park 2009
這大概是我初識Blur時他們的樣子。好喜歡這現場。


2. 《Hozier》Hozier (2014)

分毫不誇張地說,這是個令我瞬間愛上的聲音,渾厚且充滿力量。Hozier的音樂總是很單純:輕柔的吉他,不複雜的弦樂,再加上男女和聲作為背景;但他的歌詞卻充滿隱喻、如詩一般巧妙,即使主題往往是最簡單、卻也最無解的愛,卻不難從字裡行間看出如James Joyce或Oscar Wilde等作家的影響,且文字之深沈讓人難以想像他才25歲。

自然是因為紅到不行的單曲Take me to church認識Hozier,有別於大多人解讀的、認為這是首支持性別平權的歌曲,我倒覺得是關於愛的神人辯證——有血有肉的愛情與至高無上的神,你選擇哪個?Hozier大概是這麼寫的:愛情如同宗教儀式,其中沒有主子或國王,你需要做的只是在教堂中崇拜愛人,即便奉獻生命也在所不惜,且唯有愛是人們在塵世中的唯一出口。又,Hozier是這樣看待愛情的

『我發現陷入愛河就是一種死亡,全面毀滅,卻是一種美妙的死亡。如果你能有一刻鐘從愛人的眼光來看自己,就會發現你認識的自己根本不存在。陷入愛情就像死而復生的過程。』(翻譯來源)

對我而言,Hozier的迷人之處在於他細膩地寫出情感與愛,傷心的、嚴肅的,各種不同面向的,他是如此的神秘卻吸引人;即便唱的是我不熟悉的藍調與民謠曲風,但那聲音彷彿能穿越靈魂,探訪人們心中最幽微之處。

最後,好想聽他的現場呀!

7.05.2015

Comfort me

我坐下一聽就是三個小時,即便我們素未謀面,縱使我們年齡橫跨了一整個世代。
我只是耐心地聽,笑而不語,沒考慮這看來是多麼荒謬——我以為我們永遠不會再相見,至少目前是的。所以我留下。

你用力控訴著這世界的汙濁:如何被同事欺壓排擠,如何在體系中載浮載沉,身為女人太難,環境污染太過嚇人,女兒的憂鬱症、失敗的婚姻、刻薄的人們、吃人的社會;但說起佛、說起業,你的眼神彷彿在發光。我知道那大概是你唯一的出口了,雖然我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也不打算去相信什麼,我只是不想阻止你說。或許你只是缺乏一位聽眾,或許說出一切就會變好。

偶爾我在你身上看到分裂的痕跡,「我可能有點精神分裂吧,」你幽幽地說。「很多時候我想過自殺的。真的,就這樣想。」這坦誠地令人害怕。

但我想我只是沒那個勇氣承認有時我倆沒什麼不同。

私自以為某些觀點套用在那個成長年代是有趣的,但某些藉口我則敬謝不敏。是的,女人從來不該依附於誰,同樣的本省或外省不該是區隔的理由,這我深信不疑。聽著聽著我原先的同情竟也慢慢消逝,變成無奈,甚至厭惡。有時候你只是無能為力地自討苦吃。

但你真正需要的不是他人認同或是安慰,你需要的是不再為過去羈絆,擺脫現時的無所適從。而這僅能取決於自身。你並非需要個不期而遇的聽眾見證你的凋零,而是能夠長久陪你走下去的,比起佛更有血有肉的,人。

5.25.2015

It's bloody and raw, but I swear it is sweet

>> 一直覺得叫人知足和學著消極學著放棄沒什麼兩樣。但有時面對那些遙不可及的,還真的必須這樣啊。

>> 我自戀自負得無可救藥。若Mere Exposure Effect屬實,與其找一個相似的人相戀,倒不如與自已好好生活下去。(噢不,自己不具備外在性,那我就別再區分了吧?)想想Sylvia Plath吧,是他倆相似而不相上下的才華與共鳴扼殺了愛情。

>> 從韓國回來後莫名跌入了唇膏坑,先是第一支YSL, innisfree、再來是Aritaum, clio和這星期幸運遇到架上有貨便狂掃三隻、只差沒包色的Bourjois rogue edition velvet。說實話我不確定用唇膏的頻率有多高,但不知怎的買了又買。

>> "People worry about kids playing with guns, and teenagers watching violent videos; we are scared that some sort of culture of violence will take them over. Nobody worries about kids listening to thousands —literally thousands — of songs about broken hearts and rejection and pain and misery and loss." - High Fidelity

>> 我不在乎競爭力,不想參加某某會議外國暑期進修團,我只想為生活做些努力然後有剩餘的時間能讀點文學讀點歷史,好吧或許有點閒錢出去玩;我寧願未來為錢與生活東奔西走也不想過你們完善規劃好的、一片光明的人生。

>> 看見街上牽著小孩的年輕女人,我總忍不住想像:十年前、或許正處二八年華的她曾是什麼模樣?十年後的她,又可能變成怎樣?

>> 歌手、藝術家、創作者成名前苦苦熬過的一段時光看似勵志,但也無限悲哀。嘆的是才華就這樣被埋沒,或許是不被主流接受,又或是根本沒有才華;《法蘭克》看得我好想逃啊,逃出格格不入的環境與冷嘲熱諷。或許對他們來說半途而廢從未在考量之中,但悲觀如我卻覺得認清自己無法被大眾接受並非難事。

>> 終究又拾起了九零年代的音樂: Blur, Oasis,我最愛的英搖們。前幾天碰巧讀到了Noel Gallagher對幾個當紅樂團的批評,真是再同意他不過了。我對那些情情愛愛沒什麼興趣,真的。即便這十足個人意見,我只想聽到一些真正有料、有趣的東西啊,而不是一再的勁歌金曲以及再複製。

>> 把沒在看沒在聽(或說不想再看不想再聽)的書和CD出清了下,這才發現原來自已有多念舊,而要量化出自己曾心愛的東西價值又是件多麼困難的事。當然我更不可能接受別人殺價,彷彿自己的寶貝被貶低價值、受委屈一般啊。

>> 面對課業的無力還有對社會的失望竟使我焦慮到失眠。因為半夜睡不著而找出許多深愛的文章重讀,沒想到眼淚仍撲簌簌掉個不停啊。以為自己不怎麼怕孤單,但在缺乏安全感、自信心低落之時其實還是需要他人的擁抱的。

>> 大二即將邁向尾聲,說實話我感到無限慶幸。過去一年可以說是不斷地在逃,總是渾渾噩噩地過,手上一堆課卻幾乎沒真正喜歡的。在某些趕早八的公車上我不禁質疑起自己,曾經我夢想這所學校,然而現在卻自信低落、徹底喪失對學術的熱情,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啊我衷心希望不順遂可以儘早結束,假如兩個月的暑假真能改變些什麼的話。

4.26.2015

FACTS ABOUT MARCO REUS:Player profile

FACTS ABOUT MARCO REUS
13.09.2013
  • 1989年5月31日星期三出生於多特蒙德,德國。
  • 他是Thomas和Manuela Reus的唯一一個兒子。
  • 有兩個姊姊: Yvonnie,27歲和Melanie,24歲(註:時間皆為訪問當時,非2013。Marco今年已經25啦)
  • 全名為Marco James Reus(註:應為誤植。大部份資料都顯示他沒有中間名,全名就是Marco Reus)
  • 爸爸是英國人,不過在德國長大。媽媽是德國人,在俄羅斯長大。
  • 在17歲時面臨選擇國籍的困難決定:英國,德國或是俄羅斯?
  • 在門興踢球時,因為沒有開車,所以家離球場僅一街之隔。
  • 曾經養過兩隻金魚當寵物(死了),還有一隻狗。
  • Hot wheels、PUMA還有一個瑞士的手錶商有贊助他。
  • 喜歡網球、籃球還有羽球。但他承認籃球打得不好。有空的時候喜歡看跳台滑雪(Ski Jumping)比賽。
  • 最喜歡的食物是馬鈴薯泥、匈牙利牛肉燉菜(Goulash)還有甘藍菜。
  • 去KTV時喜歡點《Call me maybe》
  • 喜歡唱Justin Biber的《Beauty and a Beat》
  • R&B和流行音樂是他最喜歡的音樂類型。
  • 喜歡電影醉後大丈夫2。
  • 喜歡的歌手有Drake和Chris Brown,不過他同時也喜歡美國R&B還有饒舌音樂,像Rihanna。
  • 在Instagram上追蹤Playboy、Justin Bieber、Christian Louboutin還有一些足球圈的好友。 (註:Reus本人帳號是marcinho11,原本是私人的,2014年9月才設成公開)
  • 喜歡美國,想和歐巴馬共進晚餐然後問問他當總統的感覺如何。
  • 睡覺會打呼。
  • 比賽時會穿上他的藍色幸運內褲
  • Reus門興的隊友幫他取了「Woody Woodpecker」的綽號,因為他跑起步時頭髮和這隻德國漫畫中的啄木鳥很像。
  • 喜歡Christian Louboutin的休閒鞋。
  • 面對粉絲時會害羞。如果一大群人接近他,他會覺得不知所措。
  • 不喜歡寒冷的天氣,所以都到溫暖的地方度假。
  • 常常染髮。
  • 模仿關於Tomas Rosicky的一切,包括腕帶。
  • 左撇子,不過踢球時比較常用右腳。
  • 習慣戴項鍊,最近還會戴戒指。
  • 喜歡的影集有越獄風雲(Prison Break)、加州靡情(Californication)和HBO的我家也有大明星(Entourage)
  • 在門興踢球時,常與隊友去義大利餐廳Domenico吃飯。
  • 最喜歡的電玩是FIFA 12,以前常和門興的隊友Roman Neustädter和Tony Jantschke一起玩。
  • 球衣裡都會再加件內衣。
  • 超級在乎自己的頭髮,沒有人可以隨便亂摸。
  • 有個迷信,一定要右腳先踏進場內,就算是練習也是。
  • 在2009到2013年間和德國電視主持人Carolin Böhs交往,不過在2013年情人節當天分手了。(註:時間點應為誤傳。另一種說法是在2012年底、2013年初就已分手)
  • 他覺得Carolin不夠浪漫。
  • 他喜歡的女生要浪漫、體貼,而且有趣。
  • 與多特的合約中包含買斷條款(註:球隊用來保護球員不被挖角的手段,參考這裡
  • 虹膜是綠色的。
  • 他的推特帳號是@woodyinho,2013年8月被認證為官方帳號。
  • 和 Mario Götze之間腐腐的兄弟情被大家稱為Marico Götzeus或是Götzeus 。
  • 他的Instgram帳號是@marcinho11,不過是私人的。(註:已設為公開)
  • 當Mario Götze告訴Reus他要離開多特,轉投拜仁時Reus哭了。
  • 和Götze肩撞肩的慶祝方式是被NBA啟發的。
  • 人生第一個足球隊是Post SV Dortmund。
  • 1996年從多特青訓畢業。(註:疑似有誤,7歲就從青訓畢業?維基資料顯示是1996年進入多特青訓才對)
  • 2012年7月重回久違的的多特。
  • 自2009年起為門興效力,直到2012轉會多特。
  • 是德甲最會開球的球員之一。2012/13球季,他成功用自由球破門三次,分別為對戰FC Augsburg、Werder Bremen 和 VfL Wolfsburg,此外他也有六次出色的助攻。
  • 面對轉會抉擇,他選擇了多特而非拜仁。
  • 他是曼聯鎖定的目標之一。
  • 雙腳都一樣靈活可能是Reus討厭用頭控制球的原因。
  • 他的足球生涯先後待過:PSV Dortmund、多特青訓、紅白艾倫、門興、多特。
  • 他覺得多特最特別的部分是球迷們。
  • 多特在2012/13球季打進歐冠決賽,Reus是其中一員。

source:Erika's Blog整理
原撰稿人:Erika Frida。雖然某些資料有誤,但為尊重原作者勞動,僅附註解修改。其實我認為關於身家背景的資訊很可能是杜撰的⋯⋯

另外加上來自湯缽的一點新內容,我另外也補充些:
  • Marco從2012年1月開始有了新身分:舅舅。與姪子的合照
  • 他很渴望組成家庭。
  • 喜歡唱歌然後想學吉他
  • 2015年在instagram說喜歡The Weeknd的音樂。
  • 多特的澳洲隊友Mitchell Langerak說假使Reus是個澳洲人一點也不會令人意外,因為他和大部分澳洲人一樣具有非常冷靜的特質。
  • 他有次和Kevin Großkreutz打賭輸了,代價是幫Großkreutz煮一頓義大利麵晚餐。
  • 剪一次頭髮30歐元。
  • 喜歡電影、影集勝過書本。
  • 喜歡HBO影集冰與火之歌(Game of Thrones)
  • 用三個形容詞形容自己,他選擇了活在當下的、誠實以及可靠。
  • 曾經說過如果不當足球員,可能會是個保鏢或警衛。
  • 想要當機師。
  • 喜歡的運動員有Thomas Rosicky和Dirk Nowitzki。
  • 對於冰上曲棍球(ice hockey)完全不在行。
  • 國家隊首秀所穿的球衣沒和別人交換,反而送給爸媽。
  • 在巴西神曲Ai Se Eu Te Pego席捲足壇時,Reus也在進球慶祝時跳了舞
  • 喜歡穿緊身T恤、合身的褲子然後戴棒球帽。私底下穿得差不多像這樣
  • 似乎習慣把球襪穿很高,都會拉到膝蓋上偶爾還會拉到大腿
  • 手上除了PUMA的長期合約,他還有Hugo Boss男香和Panasonic的相機代言。
  • 和現效力於德甲狼堡的André Schürrle是好友,國家隊集訓常可以看到兩人混在一起。
  • 正確來說,是Reus、Götze和Schürrle三個人很好,一天到晚膩在一起,常常自拍然後打奇怪的卡
  • 自拍的時候常常擺出揪咪的表情。
  • 在門興踢球的時候,教練Max Eberl說他是個火箭,因為他是個突出、且持續進步的球員。
  • 貌似很害怕球。在練習的時候偶爾會玩票性質的當當守門員,比賽時也會被迫去充當人牆,但都在忙著躲球。
  • 2014年6月在國家隊對上亞美尼亞的比賽中他不幸地左腳韌帶受傷,所以無緣參加世界盃。
  • Götze進了決賽關鍵一球、贏得2014世界盃冠軍後的種種慶祝中舉了Reus的球衣,但是Reus說他沒看到,因為他已經關電視睡覺去了。
  • 不過事後有發推解釋順便恭喜Götze。
  • Reus說自己有時像個12歲小孩。
  • 2014年底爆出無照駕駛事件,因為是累犯而被處以54萬歐元的罰鍰。
  • 與多特蒙德的合同將在2016年6月30日到期,在2014年底不斷有皇馬、曼聯欲引進Reus的傳言,不過在2015年初他主動續約至2019。
  • 2014/15球季當上了多特的副隊長。

    source:湯缽、批踢踢德甲板、我充滿奇怪的記憶的小腦袋
    湯缽原撰稿人:Dilara

    10 THINGS ABOUT MARCO REUS:Player profile

    寫在開始之前:
    這是我第一篇球員檔案,以下內容分別翻譯自德甲官網、goal.com和湯缽。因為內容太多於是依照性質分成兩篇文章,共三段。其實三段翻譯內容有一定程度的重複,不好意思,一直複習相同的東西是想洗腦誰啊。最後一篇翻譯的引用來源複雜,真實度不可考,卻也比較有趣。想看不正經內容請直接看這篇唷。

    為什麼會挑Marco Reus來寫呢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我既非多特粉也沒看過他踢國家隊,大概就某天毫無緣由的夢到他以後突然想認識這個球員吧,加上暑期打工空檔多就找幾篇訪問來翻譯順便練練英文囉。
    他的中文資料頗多的,不過似乎都不是台灣的網站啊。
    翻譯下收。詳細來源和引用後面再詳附。有任何錯誤還請指教。

    3.27.2015

    [Postcrossing] 2014(下)

    是說我實在拖稿拖蠻久的⋯⋯
    自2014下半年投入於Postcrossing,
    因此收到蠻多明信片,
    倒是2015年初有減少趨勢。
    反正先整理年底到年初的吧!

    地圖片

       西班牙地圖。
    超級可愛的,很喜歡這張。

    3.09.2015

    2015暮冬首爾散策:Wandering in Seoul 首爾行

    暌違半年又出了國。這次是和大學同學倆人一起出發,加上已在梨大念語學堂的朋友三人同遊。老實說出發前有些焦慮,一方面因為工作課業繁忙而缺乏時間仔細規劃,尤其是龜毛病又犯的時候只覺得,啊,自己根本不懂韓國文化不愛韓星韓劇沒看過是打算去玩些什麼;另一方面又不懂韓文導致排行程、查地圖有些麻煩,常常得假他人協助。不過也可能因為不抱多少期望吧,實際走訪下來竟出乎意料的有趣。不過常跟朋友聊得忘記拍照,這次的相片紀錄明顯比香港行少了許多。

    這次搭韓亞航空。旅客幾乎都是韓國人呢。

    2.21.2015

    Birdman:百老匯中的伊卡洛斯


    繼去年的Interstellar後,又一部我很喜歡的電影。
    同樣地,我也看了兩遍鳥人。
    我認為這部片每個角色都刻畫得十分立體,
    諷刺的有,感人的也不缺,
    算是部挑觀眾的、卻很有意思的片。
    以下有雷。

    2.08.2015

    Karma police, I've given all I can, but that's not enough.

    >> 九合一選舉結果出乎意料地翻轉了,原本沒把握贏的贏了、覺得只能小勝的卻開出不可思議的幾十萬勝利。不過這只是一個承擔責任的開始,是吧。如果有什麼差錯兩年後選民還是會用選票教訓政客的。總之,希望台北真的可以改變啊。

    >> 香港人說,真普選的威力我們看到了。我們總開玩笑的說,馬英九讓台灣公民覺醒,我想梁振英之於港也同是如此,只是你們的路更艱難。雨傘革命行至此已經過了兩個月餘,希望你們可以繼續撐下去啊。

    >> " I'm telling you these walls are funny.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s, it gets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ed.”

    >> 我需要多一些,可以盡情說些垃圾話,彼此坦誠多喜歡看VS秀,一路從Hozier聊到James Joyce的朋友。

    >> 看著自己之前的耳機文突然有些感慨。耳機壞了,iPod也換了台整新機。說不同嘛也倒沒有,只是一年半過了,聽的想的似乎又變了些。

    >> 非常非常喜歡這個campaign。一時想不到該如何評論,反正你懂的。


    >> 中國人最愛說競爭力,老實說不過是鬥爭力罷了。狼性?好不容易贏過千千萬萬人以後,又剩下什麼?我想我們還沒有殘忍到必須弱肉強食。我們的政府雖然糟但我們還有機會改變它,我們還有民主還有自由還有修正的空間,或許我們懶了點貪玩了些可我們不聲東擊西嚷嚷競爭力不夠。就做啊,慢慢來嘛。

    >> 沒想到踏進專櫃後也愛到不行,一個星期內就買了兩次YSL。但是在仁川機場匆匆買下的M.A.C不僅買錯成了遮瑕打亮筆還比台灣貴上許多,真是狠狠得到了教訓。做事急不得啊。

    >> 樓下的阿伯正在餵貓。但貓咪看到人不敢向前吃小魚乾。
    「你再不吃的話阿公要收起來囉。」好像在跟孫子說話呀。

    >> 難以下決定的時候,不要想太多,只要想明天的事就行。只想明天想做什麼,答案就不一樣了。

    >> 這半年來看的書、電影以及聽的音樂都較往常少了許多,只能歸咎於自己不懂得把握時間又懶惰愛睡吧。但也因此增進了選片的能力,幾乎只挑預期會喜愛的看,啊我又要去二刷鳥人了。

    >> Karma police, I've given all I can, but that's not enough. 憂鬱的時刻聽Radiohead恐怕是種慢性自殺。

    1.16.2015

    [Postcrossing] 最揪心的明信片:假如你是總統?


    去年八月抽到了一張要求有點特別的明信片。
    收件人是住在美國的一對爺爺奶奶,他們在個人檔案中丟給了寄件人一個問題:
    「如果你是總統(或總理),你第一件事會做什麼?」

    (回去看了他們的檔案,發現他們有在定期換問題呢。現在的是和他們談談自己的初戀對象,還好我沒被問到這題,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