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2016

Skyfall


看完了Spectre卻來寫Skyfall的心得。
即便新一集有超強的卡司,
劇情與敘事仍比不上Skyfall呀。
Skyfall絕對是目前為止我最喜歡的特務電影。
以下有滿滿的雷與偏心。


Skyfall我沒看院線、沒看DVD,從來都只是在電視台重播時瞄一下。直到2015夏天偶然看到了這一段,這才決定要找出電影來看。原因是,當下我第一次感受到James Bond光鮮亮麗的背後有許多無從彌補的失落,他好像不再那般叱詫風雲了,不免猜想或許這會是部別於以往的特務電影。

從片名談起吧。連片名我都好喜歡。
我想Skyfall不僅是Bond出生地這表面意義而已,它更指涉了貫穿電影的崩毀(fall)意象,簡單又直白的翻譯便是「天都塌下來了」,包括片頭Bond被擊落、舊MI6炸毀、M女士權威盡失與逝去,幾乎電影中所有角色都陷於泥淖中且為此煎熬著,這可能真是最壞的年代——突然間00部門似乎不再威風,國會不再信任它,反派帶來盡是羞辱與難堪。然而這同時帶來轉機,人事變動與Q Branch的重啟使情報單位走向科技時代,此舉不僅使電影更貼近現實,彷彿同時宣示著:這不是以往的007電影了。

在Skyfall中,MI6快速地步向現代化,Q Branch領導著單位上下迎向電腦時代。即便Q外表看來是乳臭未乾的少年,他製造的武器卻意外老派:Walther PPK/S 9mm掌紋手槍與無線電。這樣或許是好的吧,即便革新卻保留最經典、最好的。此外我十分喜歡他對於軍備的註解:

「不再是隨機的殺人武器,更像個人聲明。」 (Less of a random killing machine, more of a personal statement.)

我想這恰恰呼應了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版本的James Bond:有別於以往風度翩翩、輕鬆解決對手的歷代007,他更現代些——外表冰冷、內心糾結,思考著殺人或不殺,具備既是特務也是凡人的雙重形象。他喝最醇的酒,出入最高級的賭場,邂逅最美麗的女人,面對最頂尖的對手,然而最終歸宿仍不出灰撲撲的倫敦與空蕩蕩的公寓——回到MI6只有成堆的任務報告等著他,別忘了還有PTSD得面對,於是他寧可假死也不願生活。

不過別懷疑,James Bond仍是過往的硬漢,四根肋骨不算什麼;他也一樣厭女,女伴的死等同浪費一杯上好的威士忌。倘若將克雷格版本的Bond以編年史呈現,觀眾大可明顯感受角色不再是初生之犢,反而運籌帷幄多了。他是00部門的王牌,既依賴M的指導同時又反叛不已,take the bloody shot是信任崩壞的開始,但陪M走到最後、最受寵愛的探員還是他。M的逝去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但不論是MI6或是Bond仍然頑強不已,正如同她面對國會質詢時引用的詩句

「儘管生命失去了許多,剩下的也還足夠。雖然,我們不再擁有像從前那樣的力量去撼天動地,但是我們將一如既往—— 雄心不已豪情依然 ,形體被命運時光摧殘,但意志仍舊剛強。繼續奮鬥,繼續探索,繼續尋求,永不屈服。」(We are not now that strength which in old days. Moved earth and heaven, that which we are,  we are——One equal temper of heroic hearts, made weak by time and fate, but strong in will. To strive, to seek, to find and not to yield.)

電影在蘇格蘭劃下句點:現正如日中天的Bond來自於不毛的莊園,而曾呼風喚雨的M卻走向荒蕪的終點。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但我們知道荒蕪過後會是陽光普照。

回歸電影反映的現實,冷戰格局早已結束、兩極對立不復存在,而現代國際政治談判可不容許特務為所欲為,正式出兵還得有國會授權,不經意的槍戰與大爆炸從來只存在於電影中。即便領有殺人執照,世上還有多少威脅國土安全、非得特務出馬對付的邪惡組織?於是板機扣得少了,國家角色的轉變以及國族間的新修辭竟也使戰爭型態改變,科技情報戰將成為未來主流。

而看完後的簡易心得是,有人說這部片悶,但我卻十分喜愛內斂的、衝突的,不論內外在都傷痕累累仍奮力一搏的Bond。這裏的他太像普通人了——那些被現代生活壓榨僅殘存一口氣的,因為各種大事小事公事私事而心煩的人們。文化工業創造太多令人頭暈目眩的聲光效果和娛樂,氾濫的英雄電影麻木知覺,彷彿超人真能解救我們屎一般的人生,彷彿我們真能從之得到滿足;而Skyfally在某些程度上玩弄了英雄片的定義,顛覆了觀眾對主角的期待:即便是007,他亦如常人會從成功的頂峰墜落。差別在於,他很快會重新振作。


又,其他寫不進心得的種種:
-Skyfall的反派設定十分有趣。Bond與反派幾乎具備the double的意象,暗示著失去母親的特工的兩種相反下場。

-其實可以看出編劇企圖扭轉龐德電影的沙文主義傳統,重塑女角意義使其顯得更聰明、不只是Bond保護傘下的附加品,但終究仍難擺脫「龐德女郎」的花瓶框架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