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2017

猜火車

這是一篇充滿碎碎念,不正經的電影心得(甚至稱不上心得)
前幾天在金馬奇幻影展上看了《猜火車》,不知為何讓我憶起很多以前的事。

已經是第二次看這部電影,高中時甚至連原著小說都看過了,印象卻薄弱得幾乎蕩然無存。除了幾個名場面外,對於人物劇情仍毫無頭緒。看完電影後卻想了很多很多,比起首次接觸猜火車,這次終於看懂了些:對於國家社會的厭惡、被迫成長的無助、只想要與朋友快樂地混在一起的單純想法。其實導演想說的東西很簡單嘛,文本表達得粗獷直爽又有力。

真正讓我懷疑的是為什麼我會在15歲就看過《猜火車》——一部充斥嗑藥、暴力、鬼混與性的電影,所有父母都會阻止青少年接觸的內容。高中時期我一週大概看兩部電影,對於各種題材來者不拒,音樂也是,除了重金屬之外什麼都聽。有些東西對我影響深刻,尤其是電影與音樂反映出的社會可說是我的政治啟蒙——社會是什麼模樣、制度如何形塑個人、又怎麼衍生出這些作品——所有對於建制的好奇大概可追溯至此,也深深改變了我往後的學術軌跡。

當然有些東西需要人生經驗才能體會,我也就囫圇吞棗的消化下去,而《猜火車》便是其一。它影響了我什麼?我仍然Choose Life,唸書考試上大學、找份工作賺點錢,規規矩矩地成了社會期待的樣子。或許吧,《猜火車》中的虛無、放蕩與反社會簡直是最佳的反面教材,可是又賦予人們想像的空間:如果任性地拒絕一切俗世價值,生活會變成什麼模樣?成天鬼混就比較不好嗎?把所有的錢換成海洛因帶來快樂,這是他們選擇的人生。

高中時看的電影、聽的音樂確實扭轉了我的價值觀。說到底人生沒什麼真正的好壞對錯,普普通通地活著很好,有學歷有正職有錢卻也很無聊。倘若能在電影、音樂或小說中找回一點失落的叛逆,那也不賴吧。